联系我们

金枪哥喷剂官网

9958874

原创1953年,常宝华赴朝演出,遭遇美军轰炸,落泪回忆:我哥就死在这

发布者:金枪哥官网发布时间:2022-11-25访问量:31
󦘖

添加微信送喷剂

9958874

添加微信

原标题:1953年,常宝华赴朝演出,遭遇美军轰炸,落泪回忆:我哥就死在这

前言

在旧社会,说相声的很多就是要饭的乞丐,他们为了养家活口才在街头说相声卖艺。但在新社会就不同了,相声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说相声的人是人民的艺术家,是笑星。他们有的还经常去部队慰问,为国家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例如北京常氏家族中的常宝堃,艺名小蘑菇,就是一位非常有才华且热爱祖国的相声演员。可惜的是,在1951年4月,常宝堃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慰问团时,不幸被敌机轰炸,为国牺牲。而他的弟弟常宝华,在得知了哥哥的事迹后,不怕炮火,同样踏上了抗美援朝慰问演出的道路,期间也曾遭遇敌机,但他却比哥哥幸运,活了下来。

在此之后,常宝华感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之后毅然参军,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相声事业。

常宝华

常宝堃赴朝慰问,光荣牺牲

常连安是常家第一代相声演员,或者说是第一个笑星。他出生于1899年,祖籍北京,满族正白旗人。7岁丧父,卖身学艺,艺名小鑫奎。十几岁的时候,他被转卖给一个姓丁的京剧艺人。15岁时被带回北京,加入富连成京剧科班,萧长华老师为他取名连安,与马连良同科学艺。

常连安学了3年老生,却因倒仓,高腔唱不上去,失业回家。于是19岁的他又学变戏法、十不闲、莲花落等,在包头、绥远、张家口、宣化一带撂地谋生。后来因见长子常宝堃口齿清楚、自幼聪明,父子正式改说相声。

常连安声相兼备,艺术素质很好。40年代他在北京主持启明茶社,解放后任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团长,为中国的相声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当然,笑星世家的形成,他无疑更是首功了。

但是,给这个世家赢得持久不衰的荣誉的主要人物还是天才艺术家常宝堃。

常宝堃

常宝堃1922年生于张家口。4岁随父流浪卖艺,变戏法为生。父母叫他柱子,自然是希望他成为常家的顶梁柱。柱子果然天资聪慧,刚满6岁就手提装水的破铁筒,画锅变戏法,冒着寒风,光着突露肋骨的小脊梁翻膀子。看着他冻得发紫的脊梁,有人愤愤地质问常连安:这孩子不是你亲孩子吧?没想到小柱子接过来就说:你说错了,这是我亲爸爸,没错儿!逗得人们哄地一声笑了。

由于柱子的伶俐可爱,当地人大多肯慷慨资助,并为之排难解纷。人们还以当地的名产——蘑菇为他命名,亲昵地称他为小蘑菇。后来,小蘑菇也就成了常宝堃的艺名。

小蘑菇9岁时,经陈荣启介绍,在天津正式拜幽默大师张寿臣为师。张寿臣见他颖慧过人,又眉清目秀、活泼可爱,即收为授业弟子,同时代师收常连安为师弟。不久又介绍他们父子到北马路宝和轩献艺,由常连安为子捧哏,一炮走红。

13岁满师后,小蘑菇已轰动京城、红遍三津,达到老少皆知的程度。他的相声灌唱片,上电台,影响日益扩大。

常连安在启明茶社演出

为避免父子同台的不便,16岁时他与长他8岁的赵佩如合作演出。二人很快成了珠联璧合的一对搭档。常宝堃寓庄于谐,机敏洒脱,赵佩如寓谐于庄,左右逢源。二人创造了一种紧凑热烈、明快的艺术风格,把对口相声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侯宝林在他的自传中说过:他(常宝堃)是我们这一代演员中最有本事的人。他会的节目多,演得活。他的助手叫赵佩如,也是个好演员。这个评论是中肯的。

常宝堃不仅是一个艺术天才,还是一个有骨气、敢说话的硬汉子。抗日战争末期,日寇为强化侵略战争,强迫老百姓献铜献铁。当时他演了一段传统相声《要猴儿》。在这个节目中,他加上一段现挂的词句。因为耍猴要敲锣,他向捧哏的说:咱俩耍猴儿的话,我得用嘴模仿锣的声音了。捧哏的问:你的锣呢?他说:我的锣献了铜了。

谁知,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第二天他就被敌伪警察局扣留了。

常宝堃

此后不久,常宝霖又写了一段《牙粉袋儿》,在北京演出,引起日伪当局不满。常宝堃知道后,专门要来这段相声,加以补充修改,在天津庆云戏院又上演了。相声说的是敌占区物价飞涨,而随着日伪第五次强化治安,每袋洋面非但未涨价,反而一次比一次落钱。不过袋儿小了点儿,多大呢,就跟牙粉袋似的。这狠狠刺中了敌人的痛处,结果下场后,他再次被抓走。

常宝堃还因《打桥票》讽刺在法租界的桥上站岗的警察向路人要钱,被毒打一顿。

1948年年底,人民解放军围城,国民党反动派强迫艺人进行反动宣传活动。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毫不含糊,以没有文化为借口,说编不了也说不了,甚至说你把我枪崩了,也说不了!

新中国成立后,他和赵佩如欢欣鼓舞,连续改编上演了《新灯谜》、《新酒令》、《封建婚姻》等节目。1951年,他主动要求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他积极勇敢、热情地为战士演出,充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爱国热忱。

常宝堃、赵佩茹为志愿军演出

不幸的是,在归国途中,常宝堃遇到敌机轰炸扫射。他于1951年4月23日在三八线附近沙里院光荣牺牲,时年仅29岁。

常宝堃牺牲后,天津人民为自己心爱的艺术家举行了盛大的殡葬仪式。赴朝慰问团团长廖承志、天津市市长黄敬等均参加了送葬,广大群众闻讯主动参加吊唁。

宋振庭在给《常氏相声选》作的序中说:今天的许多天津人都还记得,自从有天津以来,人民给一位大人物送葬,从来还没有超过常宝堃的。

常宝堃以他精湛的艺术与高尚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的喜爱,也为常氏家庭争得了荣耀。

常宝堃、赵佩茹

四蘑菇常宝华

常宝堃牺牲后,常家引人注目的便是当时海政文工团的一对搭档——四蘑菇常宝华与常宝堃之子常贵田。

从年龄上讲,常贵田比常宝华小整整一轮;从血缘上讲,二人是叔侄,感情甚笃。常宝华对这个从小失去父亲的大侄子备加关怀,常贵田对四叔更是异常敬重。但在艺术上,二人却常常不论辈分,互相切磋,配合默契。说起段子来,叔叔口若悬河,侄儿能言善辩,一个风趣,一个幽默,堪称珠联璧合。

常宝华与常贵田

常宝华生于1930年,正是兵荒马乱的岁月。7岁时,小宝华看见有钱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也产生了上学的愿望。但上学到底能带来什么,他并不清楚。

当时他在天津跟着大哥常宝堃过活。宝堃正以小蘑菇的艺名红极一时,得知弟弟的心思,他就拿出自己的血汗钱,供弟弟读书。

但常氏家族大,人口多,男孩如不都出来卖艺,全家人吃饭就没有保障。哪里有钱供养一个读书人呢?于是常宝华仅念了八个月的书,就被父亲接回了北京,开始了学艺卖艺生涯。但就是这八个月的小学,已使他成为当时常氏兄弟中学历最高的知识分子了。

旧社会艺人生活极其悲惨。据常宝华回忆,风靡一时的小蘑菇,其实也过得很忧郁。他跟着父亲奔走出入于深宅大院、高楼广厦,为有钱有势的人演出,那些叼着雪茄的老爷、阔少们常常用烟头在他那光头上燃烫取乐。

常宝堃

常宝华随父在北京卖艺,也处在同样的屈辱境地。

北京西城的启明茶社是常连安开创并主持的,从1939年开张,一直红火了10年。但军警的欺压,流氓的敲棒勒索和骚扰却时有发生。

常宝华从天津回到北京后,经常身着长衫,装出一副老成模样,与父亲、哥哥一起在启明茶社说相声。虽然他才八、九岁,但已从大哥宝堃那儿学了不少招数。他口齿清晰伶俐、身法手眼入流,显露出表演上的才华和天资。

他还和父亲、哥哥们一起到有钱人家去演出。成为小童星那年,他和三哥一起来到一座深宅大院。院里没有人影儿,二人就冲着房门表演。房门上挂着一个帘子,外面瞧不见里面,里边却能把外边看得一清二楚。原来,一位阔太太正在里边,学着西太后垂帘听政的样子,垂帘听相声。谁知听完之后,一个大钱没给,就将这小哥俩轰出了大门。这件事给常宝华心灵上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屈辱的印记。

后来再说起此事,常宝华都非常不平。他说:至今我仍有一个性格,你吃饭时,我是不演的!

可是在靠卖艺糊口的旧社会里,哪里还谈得上个性?

类似的屈辱实际上时常发生。

常宝华、李洪基表演相声《昨天》

一次他和父亲一起到北京东城雨儿胡同张宅大院里,为正在与姨太太们饮酒打牌的日本宪兵队大队长张某说相声、唱小段。说了一阵,他们退了出来,因没得到赏钱,父亲告诉他说:你进去到牌桌边看看,谁赢了,你就说‘吃个喜儿’……

小宝华战战兢兢地走进去,哪知谁输谁贏!一句吃个喜儿还没说完,劈脸就挨了一个大耳光。他眼前一黑,半天没爬起来。

那是什么世道啊!每每忆起那些辛酸的往事,常宝华都会发出这样一声慨叹。

常宝华赴朝慰问后,毅然参军

全国解放那年,常宝华刚刚18岁。他离开了曾蕴含他10年艰辛与泪水的启明茶社,成了天津红风曲艺社的一员。他不再是浪迹街头吃张口饭、被人瞧不起的穷艺人,而是成了人民的演员。当他被送到北戴河那过去只有达官贵人、少爷太太才能去的地方去渡假休养时,他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1951年,常宝堃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光荣牺牲。

常宝堃同志为国捐躯了。天律市文联主席这样告诉常宝华。

常宝华、常宝霆、常贵田

常宝华呆呆地站在那里,心里充满悲痛。他不愿,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冷酷无情的现实:从小与自己相濡以沫、情同手足的大哥,刚刚有了做人的权力、艺术上已趋于炉火纯青的小蘑菇,年仅29岁的宝堃,就这样英年早逝了!但他也体味到为国捐躯这几个字的份量,他真正感受到了人的尊严与荣誉。

1953年,常宝华参加志愿军慰问团的申请被批准了。于是他与王昆、骆玉笙等著名艺术家一起,沿着大哥的足迹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他不畏艰险,努力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一次在前沿演出时,常宝华突然遇见敌机轰炸扫射,幸亏一位志愿军战士直接扑在他的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他。这件事后,常宝华落泪回忆:当年我大哥就死在这……每每提及常宝堃的牺牲,他就泣不成声。而这件事也使常宝华深深领略到人生的价值与真谛。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常宝华决心成为一名军人。于是报名参加了海政文工团,穿上了漂亮的海军军服。

常宝华

当时部队文工团分军人、职工两种编制,照他的情况,编为职工,每月可领到70斤小米的工资。而当战士,每月只能领6万9千元(相当于新币6元9角)的津贴。

文工团团长把常宝华找来,征求他的意见:要工资,还是当战士?他毫不含糊地说:要革命,从战士做起!

从此,人民海军又多了一位忠诚的战士,同时又多了一名军旅艺术家。

大海在一般人头脑中是一片美丽的蔚蓝。但对于水兵来说,却是个喜怒无常、可爱而又可恨的伙伴。有时她波平如镜,温柔可爱,有时却又巨浪冲天,凶猛可怖。

常宝华的观众是水兵,他的舞台就是军舰的甲板和海岛。他首先必须和水兵们一样熟悉大海,适应大海这个新朋友。

炎夏似火的骄阳和严冬如刀的海风,都未能阻挡常宝华为战士服务的决心。而搜肠刮肚的晕船却着实给他出了难题。一开始,他觉得天旋地转,呕吐不止,脸色变得蜡黄。但他硬是挺住了,用冷水冲冲脑袋,吃几口咸菜,就开始演出节目。

就这样,常宝华慢慢成了一位真正的水兵。在祖国的辽阔海域,他的足迹踏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欢笑。

常宝华

一年夏天,常宝华来到舟山群岛的一艘护卫舰上。年轻的水兵们要听他说相声,可他是一个人去的,没有搭档。最后他指着一个非要听他说相声的圆脸战士,说:你的北京话够味儿,咱俩搭档。

经过一阵紧张的临时指导,那小伙儿还真学会了一个叫学四省的启蒙段子。常宝华让他当主角一逗眼,自己来捧哏。

到了公演的时间,礼堂挤满了人。小伙子在下面说的挺顺溜,不料一站到台上,两腿打颤,找不着词了。

常宝华看主角没了词儿,便拉他往前站了站,自己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慢悠悠朝台下走去。台下的观众一齐把目光射向他,弄不清他走到台下要干什么。这时那位小兵被分散了注意力,马上得到了放松。常宝华达到了目的,走上台去,向小兵提示了一下。小兵的大脑立刻运转正常了,相声也就开场了。观众听那位小战士方言学得惟妙惟肖,笑得前仰后合,而那无声的序幕却无人知晓。

据说,后来那位小战士做了《新民晚报》的记者,还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叫《与常宝华搭档说相声》的回忆文章呢。

常宝华和孙子常远

常宝华总是拿一个战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东南沿海几次海上歼灭战,中印边界反击战以及70年代末的打击越南侵略者的战斗,他都积极争取上了前线。他不仅为战士表演节目,还往前沿送弹药,协助护理伤员。他一次次地受到表扬,得到嘉奖,还荣立过二等功。

从撂地卖艺的旧艺人变成一位战士和军旅艺术家,常宝华感到格外温暖和幸福。60年代常宝华离开军队后,也没有停下相声创作的脚步。他的一生学习和演出过传统相声70余段,历年来创作相声、小品、快板等作品170多篇,在全国各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2018年9月7日,常宝华因哮喘病在北京海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8岁。这位老艺术家真是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相声事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