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枪哥喷剂官网
9958874
9958874
原标题: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就是一个传说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有三件广为人知的历史事件: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可以说,凡是听过赵匡胤的名字,都知道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赵匡胤召集助他登基的禁军将领,吃了一顿饭,喝了几杯酒,就让他们放弃兵权。
杯酒释兵权剧照
然而,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赵匡胤真的曾举办一场宴会,用最温和的手段,夺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吗?
现存杯酒释兵权的最早记载,来自北宋真宗、仁宗两位宰相丁谓和王曾的记载。
一个是丁谓的《丁晋公谈录》,另一个是王曾的《王文正公笔录》。《丁晋公谈录》记载原文是:
《丁晋公谈录》这个记载说的是赵普劝赵匡胤收了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兵权,理由就是石守信、王审琦兵权太重,又缺乏统帅才能,日后肯定制伏不了部下,一旦有人重演黄袍加身,后果将不堪设想。赵匡胤听后不以为然,认为石守信和王审琦都是自己的好哥们,自己非常重用他们,他们肯定不会造反。
结果赵普直接来了句,柴荣也重用你,你还不是背叛了柴荣?赵匡胤没话了,同意收了二人的兵权。
这个记载为后来杯酒释兵权的原因做了一个最佳解释,就是赵普觉得石守信、王审琦不能制伏于下,恐怕有可能再来一次黄袍加身。
并且贡献了赵普金句:只如陛下,岂负得世宗。
赵匡胤画像
《王文正公笔录》记载原文是:
《王文正公笔录》更加明确指出,是赵普一直劝赵匡胤收兵权,赵匡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设宴招待石守信等人,然后让他们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丁晋公谈录》记载赵匡胤和赵普只针对了石守信、王审琦,没有高怀德、张令铎,应该发生在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和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被免之后。全文没有出现宴会,赵匡胤也没找两人喝酒,直接夺权,这是杯酒释兵权雏形,有夺权,没设宴。而《王文正公笔录》这个记载罢去兵权的宿将,除了石守信、王审琦外,还有其他几位将领,并首次增添了赵匡胤设宴与宿将道旧相乐的情节,后世所谓杯酒释兵权一说,基本上都出于此。一直到司马光《涑水记闻》,杯酒释兵权有了最详细的记载,形成我们所熟知的版本。《涑水记闻》记载如下:
司马光不仅详细记载了赵普是怎么劝赵匡胤的,更详细记载了整个宴会的详细经过,绘声绘色,恍如亲临其境,成为杯酒释兵权的最佳素材。而《丁晋公谈录》、《王文正公笔录》、《涑水纪闻》,三书都说这事与赵普有关,但说法却不一致。据《丁晋公谈录》记载,此事是赵匡胤听了赵普一次谈话之后就决定的。据《王文正公笔录》记载,此事则是赵匡胤在赵普多次苦谏之下,最终才不得已而罢去他们的兵权。据《涑水记闻》记载,此事是赵匡胤和赵普两人共同谋划的结果。三者记载差距很大,更让这个记载存在争议。最后的结果也存在差异:《丁晋公谈录》记载的结果是,赵匡胤最终削了石守信、王审琦的兵权;《王文正公笔录》记载的结果是,石守信等人寻各归镇,并开始和赵匡胤通婚。《涑水记闻》记载的结果是,皆以散官就第,与结婚姻,更置易制者,使主亲军。三者记载存在如此大的差异,经过不断完善,这才有了我们所知道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也就是说,我们熟知的杯酒释兵权故事,其实源于赵匡胤死后几十年的文人笔记。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实录》和《三朝国史》中却只字未提。根据《太祖实录》与《三朝国史》编撰而成的《宋史》中当事人的传纪对此事也不着点墨。反而是距离当事人的时代越远的人,记载反而却越详细,这显然让这些人记载的可信度存在很大的疑问。因此有人质疑历史上并没有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没有开那次趴体,也就理所应当了。
司马光画像
然而,历史上赵匡胤确实在登基之后不久就开始剥夺石守信等人中央禁军的权力,并且执行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军权的掌控。此后,石守信等人虽然还手握兵权,成为一方节度,并且还有机会参与宋朝统一战争,比如慕容延钊就曾挂帅平定荆南、湖南。但以慕容延钊、韩令坤、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为首的宋朝开国功臣,逐渐被以王全斌、曹彬、李处耘、潘美等人为首的后起之秀所取代。正是因为这样,宋朝有一个奇怪现象,赵匡胤的几个翊戴功臣,执掌中央禁军的慕容延钊、韩令坤、石守信、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高怀德、王审琦等人,是宋朝开国功臣却不是宋朝统一中原的大功臣。
而后配享宋太祖、宋太宗的武将只有曹彬、潘美两人,石守信这些人通通靠边站,在功臣排行榜上远不如曹彬、潘美等人。关于这点,宋朝和其他朝代都有所不同,足以证明石守信等人失势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涑水记闻》记载的赵匡胤和石守信等人进行联姻,容许他们贪污腐败,也都是真实的历史。唯一的争议就是赵匡胤如何和赵普定策,赵匡胤又有没有开那次趴体,说那些话。
赵匡胤剧照
从这方面来说,《涑水记闻》所记载的事情又合情合理,因此被《续资治通鉴长编》和《续资治通鉴》等史籍所采用,广泛流传,留下了这个经典的故事。与之相似的还有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金屋藏娇故事出自《汉武故事》,据说是班固所著,并不见于《史记》、《汉书》记载,因为其合理性,被世人约定成俗,默认为了事实。
至于真实历史上有没有这么一回事,谁也说不清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