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金枪哥喷剂官网

9958874

中国有哪些月球样品?

发布者:金枪哥官网发布时间:2022-11-30访问量:50
󦘖

添加微信送喷剂

9958874

添加微信

中国有哪些月球样品?

吴福元 刘强 田恒次

本文刊发在《岩石学报》2022年38卷第6期1795-1803页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我国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预定区域内。这是继苏联1976年Luna(月球)24采样后,人类时隔44年再次从月球返回样品。12月19日,国家航天局将嫦娥五号采集的1731g月球样品移交给中国科学院。同日,中国科学院将移交的月球样品正式转交给国家天文台。2021年2月27日,嫦娥五号月球样品首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并随后在南京、香港、深圳等地展示。2021年7月12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中心在国家天文台召开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 并举行新闻发布会,我国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成功返回,引起了我国公众的极大兴趣与深空探测热情。除刚返回的1731g样品外,我国究竟还有哪些月球样品,它对我国即将开展的月球样品研究又有哪些借鉴意义,这些都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公众长期以来的关注所在。

美国与苏联的月球样品返回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对月球进行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探测和样品返回。1969年7月20日,Apollo(阿波罗)11号成功降落在月球的静海地区(Mare Tranquillitatis),宇航员Neil Armstrong和Buzz Aldrin在月球上开启了人类地外样品采集的壮举。7月24日,阿波罗11号返回地球,所采集的月球样品第二天被送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简称NASA)下属的月球样品接受实验室(Lunar Receiving Laboratory,简称LRL),月球返回样品的研究工作开始启动。7月29日,第一个月壤样品(10005)化学分析数据出炉(见Taylor (2019)公布的材料)。结果显示,月球表面的成分与我们的地球相差甚远。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月球的表面无水。根据当时制定的规划,也受到第一次登月所获得的巨大成就的影响,美国后来又陆续成功实施了阿波罗12、14、15、16和17等五次任务(图1),共采集回月球样品381.7kg(表1)。这些样品为后来研究月球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同时开启了行星科学的新纪元。

图1 美国阿波罗和苏联月球系列月球着陆器着陆位置图(同时标注中国嫦娥工程着陆器位置,底图据Korotev et al., 2003)

表1 美国阿波罗和苏联月球系列采集的月球样品一览表(据欧阳自远, 2005)

在美国成功实施月球样品返回的同时,苏联1970~1976年间成功实施了3次无人月球样品采集与返回(图1、表1)。但由于样本采集量较小,该计划的影响要逊于阿波罗计划。

2 美国的月球样品赠送

美国的月球样品赠送

月球样品无疑是珍贵的。为显示美国的国力及在探月上取得的成就,美国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1970年以礼品的形式向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美国的50个州和属地及联合国赠送了阿波罗11号样品。该礼品包含一面受赠方的旗帜,和镶嵌在亚克力有机玻璃盒中的四颗米粒大小的月壤颗粒(岩石或岩石-玻璃集合体,图2),重量约50mg。送给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礼品下方写有:This flag of your nation was carried to the moon and back by Apollo 11, and this fragment of the Moon’s surface was brought to Earth by the crew of that first manned lunar landing(贵方的这面旗帜曾被阿波罗11号带到月球,并被带回;月球表面碎块由第一次载人登月机组取回)。

图2 1970年美国赠送的阿波罗11号月壤样品

由于年代久远及管理体制的原因,美国当时赠送给世界各地的阿波罗11号样品已很难查到详细的记录。根据《维基百科》资料,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都在受赠之列。赠送给中国台湾地区的此份礼品当时被保存在台北的中央研究院,目前保存在台中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林志隆. 2018.来自月亮的你月岩标本的故事.台中自然博物馆馆讯,373,8)。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是1971年10月25日联大第26届大会上才恢复的,且当时中美仍未建交。因此,美国当时是否确实赠送过中国大陆阿波罗11号月岩样品,目前还是悬案,后文我们还将讨论这一问题。

关于赠送样品的属性,目前少有讨论。由于赠送的4小粒样品被放置在亚克力有机玻璃之内,因此受赠方收到样品后,主要将其收藏展览,并未见到有关这些样品的研究报道。在本文后面的介绍中我们将会提及,该样品可能的编号是10085。

1973年3月,美国第二次向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美国的50个州及5个属地赠送阿波罗17号样品。与上次不同的是,此次被压在亚克力有机玻璃中的是重约1g的玄武岩小,它来自编号为70017的高钛玄武岩,该玄武岩块总重2957g,由阿波罗17号宇航员Harrison Schmitt和Eugene Cernan采集(图3)。该礼品有两段文字,其中上方的文字是:This fragment is a portion of a rock from the Taurus Littrow Valley of the Moon. It is given as a symbol of the unity of human endeavor and carries with it the hope of the American people for a world at peace(该岩块来自月球Taurus Littrow谷地,象征人类的团结一致和美国人民希望的世界和平);而下方的文字是(对受赠方而言):This flag of your nation was carried to the moon aboard Spacecraft America during the Apollo XVII mission, December 7-19, 1972(这面旗帜由阿波罗17号在1972年12月7-19日带到月球并返回)。

图3 1973年美国赠送的阿波罗17号月球玄武岩样品

在后来追踪的赠送目录中,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也是受赠的对象。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见到任何中国台湾地区接收到此礼品的记载。由于中美两国是1979年1月1日才正式建交,美国1973年当时的礼品赠送应该不包括中国大陆。

从上述简要的介绍可以看出,中国台湾地区收到过1970年美国赠送的阿波罗11号月壤样品。但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北京并没有收到1970年和1973年美国大范围赠送的阿波罗11号和17号月球样品礼品。

3 中国目前收藏的阿波罗月球样品

中国目前收藏的阿波罗月球样品

由于信息渠道的限制,中国目前到底有多少月岩样品,我们并不完全知晓。除中国台中自然博物馆的阿波罗11月壤外,北京至少还保存有另外两件阿波罗月球样品。

3.1 北京天文馆阿波罗17玄武岩

北京天文馆的阿波罗17号月球样品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主要原因是该样品曾被我国科学家做过研究,并发表过系列学术论文。根据欧阳自远院士的叙述(欧阳自远, 2021),1978年5月,为推动中美尽快建交,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到访中国,并受到华国锋主席的接见。布热津斯基代表卡特总统向华国锋主席赠送了两件礼品:一面很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一块嵌入有机玻璃里的月球岩石。这颗黄豆粒大小, 重量仅1g左右的阿波罗月球样品后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移到中国科学院,并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组织承担阿波罗-17(70017-291)月岩样综合分析测试和研究任务(王道德和欧阳自远, 1981)。任务完成后,剩下的约0.5g玄武岩样品保存在北京天文馆(图4),用以科普展览。尽管当时研究手段有限,但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月球样品的研究,对我国后来月球探测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4 北京天文馆展出的阿波罗17月球玄武岩

一个不被公众注意的细节是,当时布热津斯基赠送月岩时的那一小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现在不知下落。作者认为,这面国旗如能和样品同时展出,那将更具纪念意义。需要注意的是,阿波罗17任务执行的时间是在1972年12月,中美仍未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否真的被阿波罗17机组带上月球,仍需要仔细的考证。

3.2 中国国家博物馆阿波罗12月壤

北京天文馆的阿波罗17玄武岩并非北京保存的唯一一件月球样品。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有一件尼克松总统送给毛泽东的礼品——月球表面碎片及美国国旗(http://www.chnmuseum.cn/zp/zpml/201812/t20181218_26743.shtml)。据称,该展品是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秘密访问中国时,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礼品,请周恩来总理转赠毛泽东主席的。基辛格后来于2013年访问中国时,还在此礼品前留影纪念(基辛格博士又一次来国家博物馆做客.国博要闻,2016年12月1日)。在该礼品的下部,有一段这样的文字:This flag was carried to the Moon and back by Apollo 12. The fragment of the Moon’s surface was brought to Earth by the crew of that manned lunar landing in November 1969,明确注明这是来自阿波罗12号的样品。值得注意的是,与样品同时赠送的是美国国旗,而不是中国国旗(图5)。

图5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的阿波罗12月球样品

和美国以前赠送的阿波罗11月壤不同,此件礼品中的月球样品为7小粒岩石碎片。目前不太明确的是,上述样品的具体编号如何确定。检索阿波罗12号采集的样品目录以及截至目前发表的研究报告(Warner, 1971),12001(2216g)和12070(1102g)为两件重量最大且最为成熟的月壤,在月球表面比较典型,开展的研究也较多。特别是12070,它是阿波罗12号月壤中研究最为详细的样品。

3.3 尼克松访华时派克笔上的阿波罗15月壤

除上述两件来历比较明确的月球样品外,坊间传说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带来两只特殊的派克金笔作见面礼。在该笔的笔杆上有块小平板,里面植入了阿波罗15号采集的月壤,小板上刻有Traces of Lunar Material Apollo 15字样(http://www.collectspace.com/resources/profiles/profiles_parkerpens.html)。这两只钢笔据说被送给了当时上海市的姚文元和浙江省的南萍。作者没见过这份礼物的照片,也没有见过相关的正式介绍。但尼克松1972年确实访问过上海和杭州,上海市和浙江省还为尼克松的到访举行了欢迎宴会。当时,上海市革委会主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为张春桥,但他常住北京。姚文元为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第二书记,是上海市实际上的负责人。南萍当时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浙江省革委会主任。据屠俊杰回忆(屠俊杰. 2012.尼克松在杭州的21小时. 未刊):2月26日晚7点,浙江省地方领导宴请尼克松一行……。宴会结束后,美方赠送给浙江地方领导礼品,其中有一支派克笔,上面镶嵌着一颗阿波罗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看来这个传说有一定的真实性,只是目前这两支钢笔下落不明。

4 地质地球所阿波罗月球样品溯源

地质地球所阿波罗月球样品溯源

比较意外的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物馆保存有另外一件阿波罗月球样品(Lunar dust,图6)。该样品为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物馆藏品,样品标注为月球尘(Lunar dust),产地美国阿波罗,采集时间为1971.5.26。由于这一时间与任何一次阿波罗任务都不吻合,因而对此件样品的身世及具体性质也就没有明确的说法。据当年接收此样品的博物馆人员回忆,这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转来的美国国家元首赠送给中国国家领导人的礼品。但由于当时正值文革期间,因而对这件样品的记录信息很少。

图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物馆收藏的阿波罗月球样品

为揭开此件样品的秘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确认其为阿波罗11号月壤(陈意等, 2022; 李秋立等, 2022; 田恒次等, 2022)。其主要证据如下:1)CT扫描图像显示,该样品组成颗粒大小混杂,但主体粒度<1mm。样品中存在特征的岩块,大量形态各异的冲击角砾、玻璃以及小颗粒的金属物质;2)选取样品中较大的岩石颗粒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主要为含钛铁矿的玄武岩,其橄榄石、辉石和长石均显示月球的成分特点(Papike et al., 2003; Curran et al., 2019);3)对玄武岩颗粒进行全岩成分恢复,发现为高钛玄武岩。结合全岩MgO、TiO2的具体含量及部分岩屑K2O含量偏高的事实(图7a),可以确定其为阿波罗11玄武岩;4)样品中成分均匀的玻璃有两种,分别为苦橄质和玄武质;5)对玄武岩块中含磷、锆矿物颗粒进行Pb-Pb同位素测试发现,它有3570Ma、3700Ma和3850Ma三组年龄,与阿波罗11号玄武岩发表的年龄及分类一致(Beaty et al., 1979; Snyder et al., 1994; Snape et al., 2019);6)样品中还发现部分富铝岩石碎屑,据其矿物成分(图7b),可确定其为高地岩石的富镁岩套和斜长岩。其中富镁岩套中钙钛锆石给出的年龄为3900Ma

图7 阿波罗不同任务采集的月海玄武岩 (a, 据Meyer, 1987) 及高地岩石判别 (b, 据Jolliff et al., 1999; Wieczorek et al., 2006)

因此,上述各项研究均指向该样品为阿波罗11月壤。在明确上述样品的属性后,剩下两个问题需要讨论。第一是样品编号;第二是它如何来到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讨论第一个问题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阿波罗11号的样品采集情况(LSPET, 1969; Kramer et al., 1977)。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宇航员Neil Armstrong走下悬梯后,为防止需要立即返回飞船,他随即在飞船1.5m范围附近采集了一些样品,然后装袋放置于自己的宇航服中。该样品被称之为Contingency sample(应急样品),重1015g其中>10mm的岩块被编号为10021-10032(重523g),而<10mm的月壤被编为10010,重492g。在随后的舱外活动期间,Armstrong用铲子共在22~23个位置随机铲取月壤,并将其置于已放置大块样品的特制样品袋中,以防止大块样品间的相互挤兑与窜动,这就是著名的Bulk sample(ALSRC1003,重14897g)。ALSRC1003样品袋的石块后来被予以不同的编号,细粒部分被编号为10002。后来从10002取出部分样品进行筛分,细粒<1mm的部分被编号为10084(3830g)和10086(823g),而粗粒>1mm的部分被编号为10085(569g),剩下部分的10002重5629g。随后,Neil Armstrong在飞船另一侧采集Documented sample(记录样品),而航天员Buzz Aldrin在Bulk sample采集区一带采集了两个钻孔样,这些样品一起被置于ALSRC1004的样品袋中。该样品袋重5923g,其中石块样品粘附的细粒月壤403.5g,这些样品大多没有被仔细研究。因此,阿波罗11号主要的月壤样品是10010、10002、10084和10086(后三者实际上属同件样品),它们都是在飞船降落区30m范围内采集的,其成分基本相同(Korotev and Gillis, 2001)。但由于10010曾被磁铁吸引过,因而该样品的研究开展得相对较少。

上述<1mm的10084重3830g,其基本组成是:66%原地玄武岩、5%红色玻璃、20%斜长岩、8%KREEP岩和1%的陨石。其平均粒度51μm,有14%的颗粒<10μm,是目前阿波罗样品中研究最详细的月壤(Papike et al., 1982),也称之为Reference lunar soil(Meyer C. 2009. 10084. Lunar sample compendium)。样品10085重569g,是ALSRC1003筛分时>1mm的部分,也是美国首次向全球研究机构发放的研究样品(Chao et al., 1970)。1970年1月Science杂志发表的阿波罗11专辑上的封面,展示的就是该样品中约4mm的陨石上分布的微型撞击坑(Mason et al., 1970; Fredriksson et al., 1970; Goldstein et al., 1970),表明了月球上撞击作用或者说太空风化作用的强烈。该样品研究的另一项重要进展是发现了来自月球高地的斜长岩,进而据此提出了著名的月球岩浆洋模型/假说(Wood et al., 1970)。10086是用来做有机物实验的,且曾错误地被磁铁影响过,因而该样品很少有研究的报道。从这一叙述可以看出,美国赠送给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阿波罗11样品均为4个小颗粒,但粒度均>1mm,应属10085无疑,即中国台中自然博物馆目前保存的阿波罗11月岩样品应来自10085。而地质地球所保存的样品粒度<1mm,应是10002筛分出粗粒10085时的剩余细粒部分,即10084。我们期待进一步的资料能对上述推测予以证实或证伪。

关于样品的来源,我们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有以下几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第一,这件样品标注的采集时间是1971.5.26。如果这一时间无误的话,无论是样品到达中国还是被送达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时间,它都早于基辛格访华的时间;第二,正如我们前面叙述的那样,基辛格于1971年7月9日秘密访华时,赠送给中国的是阿波罗12月球样品。基辛格来华的目的,是要表达美国对建立中美外交关系的善意,他理应带来纪念意义更大的阿波罗11号样品。因此,我们推测,该阿波罗11号样品在基辛格访华前已被美国赠送给中国政府,并继而被转送到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革期间,外国元首赠送给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很多地质与矿物样品,都被转交给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保存,目前研究所的博物馆就有这方面样品的展出。第三,基辛格访华之前中美间最重要的交往应该是乒乓外交。1971年4月10~17日,参加完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该代表团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批获准进入中国大陆境内的美国人,它打开了已关闭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中美两国领导人对此次访问都极为重视。我们推测,正是通过这次乒乓球队访问,美国政府赠送给了中国阿波罗11样品,以表示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由于4月7日才获得访问中国的邀请,美方显然来不及制作更精致的礼品。也由于受当时双边政治气氛的影响,此次的礼品赠送也就没有留下太多的档案记录。我们期待未来的解密证实或证伪这一推测。但无论如何,此件阿波罗11样品可能隐含着中美交往的某些重要事件。

5 结论:不同类型月球样品的科学意义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保存有阿波罗11、12、15和17等多件月球样品(表2)。除1972年尼克松赠送的阿波罗15样品不知下落外,其它样品保存地点明确。在4件保存信息较为完整的阿波罗样品中,中国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保存的阿波罗11月壤颗粒、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存的阿波罗12月壤颗粒和北京天文馆保存的阿波罗17玄武岩,都是明确的岩石碎屑颗粒(>1mm)。由于它们的礼品属性清楚,因而适合于长期展览及用于科普教育。

表2 中国阿波罗月球藏品一览表

但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保存的阿波罗11月壤与上述其它样品有所不同。目前研究显示(陈意等, 2022; 李秋立等, 2022; 田恒次等, 2022),该月壤主要由<1mm的细粒矿物和岩石碎屑组成,其形貌特征与我国刚刚返回的嫦娥五号月壤基本类似,但其内部具体岩石的性质、年代以及反映的月球演化历史却完全不同。由于采集于不同地点,上述阿波罗11号与嫦娥五号两件月壤样品的对比研究对解释月球的形成与演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致谢

嫦娥五号返回月球样品以前,作者想当然地认为,北京天文馆的阿波罗17玄武岩是我国保存的唯一一件月球样品。地质地球所博物馆月球样品的出现,使我们开始追索我国现有阿波罗月球样品的情况。感谢尹庆柱、惠鹤九、林杨挺、杨蔚、杨翔棹等在样品追踪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和给予的帮助。李献华领衔的月球研究小组,提供了地质地球所月壤样品研究的概貌,一并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滑动翻看)

Beaty DW, Hill SMR, Albee AL, Ma MS and Schmitt RA. 1979. The petrology and chemistry of basaltic fragments from the Apollo 11 soil, part I. In: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 Houston, 41-75

Chao ECT, James OB, Minkin JA, Boreman JA, Jackson ED and Raleigh CB. 1970. Petrology of unshocked crystalline rocks and evidence of impact metamorphism in Apollo 11 returned lunar sample. In: Proceedings of Apollo 11 Lunar Science Conference. U.S. Geological Survey, 287-314

Chen Y, Wang ZL, Yuan JY, Jia LH, Zhang D, Li XG, Yang W, Li QL and Li XH. 2022. Tracing the source of Apollo lunar soil (E21): Petrological evidence.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38(6): 1811-182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Curran NM, Joy KH, Snape JF, Pernet-Fisher JF, Gilmour JD, Nemchin AA, Whitehouse MJ and Burgess R. 2019. The early geological history of the Moon inferred from ancient lunar meteorite Miller Range 13317.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 54(7): 1401-1430

Fredriksson K, Nelen J, Melson WG, Henderson EP and Andersen CA. 1970. Lunar glasses and micro-breccias: Properties and origin. Science, 167(3918): 664-666

Goldstein JI, Henderson EP and Yakowitz H. 1970. Investigation of lunar metal particl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Apollo 11 Lunar Science Conference. Houston, 499-512

Jolliff BL, Floss C, McCallum IS and Schwartz JM. 1999. Geochemistry, petrology, and cooling history of 14161, 7373: A plutonic lunar sample with textural evidence of granitic-fraction separation by silicate-liquid immiscibility. American Mineralogist, 84(5-6): 821-837

Korotev RL and Gillis JJ. 2001. A new look at the Apollo 11 regolith and KREEP.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 106(E6): 12339-12353

Korotev RL, Jolliff BL, Zeigler RA, Gillis JJ and Haskin LA. 2003. Feldspathic lunar meteorit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ompositional remote sensing of the lunar surfac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unar crust.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67(24): 4895-4923

Kramer FE, Twedell DB and Walton Jr WJA. 1977. Apollo-11 lunar sample information catalogue (Revised). Houston: NASA Johnson Space Center, 454

Li QL, Liu Y, Li JH, Chen Y and Li XH. 2022. Identification and new discovery to the Apollo 11 lunar soil using SIMS U-Pb analyses.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38(6): 0000-000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Lunar Sample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Team (LSPET). 1969.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lunar samples from Apollo 11. Science, 165(3899): 1211-1227

Mason B, Fredriksson K, Henderson EP, Jarosewich E, Melson WG, Towe KM and White Jr JS. 1970. Mineralogy and petrography of lunar samples. Science, 167(3918): 656-659

Meyer C. 1987. Lunar petrographic thin section set. NASA Johnson Space Center, 61

Ouyang ZY. 2005. Introduction to Lunar Science. Beijing: China Aerospace Publishing House, 1-280 (in Chinese)

Ouyang ZY. 2021. Exploring the Earth and Universe: Autobiography of Ouyang Ziyuan. Beijing: Encyclopedia of China Publishing House, 1-61 (in Chinese)

Papike JJ, Simon SB and Laul JC. 1982. The lunar regolith: Chemistry,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Reviews of Geophysics, 20(4): 761-826

Papike JJ, Karner JM and Shearer CK. 2003. Letter. Determination of planetary basalt parentage: A simple technique using the electron microprobe. American Mineralogist, 88(2-3): 469-472

Snape JF, Nemchin AA, Whitehouse MJ, Merle RE, Hopkinson T and Anand M. 2019. The timing of basaltic volcanism at the Apollo landing site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66: 29-53

Snyder GA, Lee DC, Taylor LA, Halliday AN and Jerde EA. 1994. Evolution of the upper mantle of the Earth’s Moon: Neodymium and strontium isotopic constraints from high-Ti mare basalt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58(21): 4795-4808

Taylor SR. 2019. The Moon: A personal recollection and memorial for Professor Lawrence A. Taylor, an Apollo stalwart.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66: 9-16

Tian HC, Hao JL, Xu YC, Yang W, Hu S, Zhang C, Lin YT, Li XH and Wu FY. 2022. Solar wind-implanted water in Apollo 11 lunar soils and its implications.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38(6): 1823-1831(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Wang DD and Ouyang ZY. 198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genesis of Apollo 17 high-Ti mare basalt. Geochimica, (4): 365-37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Warner J. 1971. Apollo 12 lunar sample information. NASA Technical Report, R-353, 377

Wieczorek MA, Jolliff BL, Khan A, Pritchard ME, Weiss BP, Williams JG, Hood LL, Righter K, Neal CR, Shearer CK, McCallum IS, Tompkins S, Hawke BR, Peterson C, Gillis JJ and Bussey B. 2006. The constitu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lunar interior.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ry, 60: 221-364

Wood JA, Dickey JS, Marvin UB and Powell BN. 1970. Lunar anorthosites. Science, 167(3918): 602-604

中文参考文献

陈意, 王则灵, 原江燕, 贾丽辉, 张迪, 李晓光, 杨蔚, 李秋立, 李献华. 2022. 阿波罗月壤样品(E21)岩石学研究及溯源. 岩石学报, 38(6): 1811-1822

李秋立, 刘宇, 李金华, 陈意, 李献华. 2022. 离子探针U-Pb体系研究识别阿波罗11号月壤及新发现. 岩石学报, 38(6): 1804-1810

欧阳自远.2005. 月球科学概论. 北京: 中国宇航出版社, 1-280

欧阳自远. 2021. 欧阳自远自传: 求索天地间.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61

田恒次, 郝佳龙, 徐于晨, 杨蔚, 胡森, 张驰, 林杨挺, 李献华, 吴福元. 2022. Apollo 11月壤样品中太阳风成因的水及其意义. 岩石学报, 38(6): 1823-1831

王道德, 欧阳自远, 1981. 阿波罗-17 (70017-291)高钛月海玄武岩的化学组成及其成因的探讨. 地球化学, (4): 365-372

美编:韩雅彤

校对:刘强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