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金枪哥喷剂官网

9958874

品读同行至妙境

发布者:金枪哥官网发布时间:2022-11-30访问量:52
󦘖

添加微信送喷剂

9958874

添加微信

原标题:品读 | 同行至妙境

*本文为《品读》2022年第11期内容

暑假里一日午后,携子登江南诗山敬亭山。上到第一座主峰后,我们在下山的一个岔路口,又发现了通往另一座主峰的路。指示牌标示着上面有个天际阁,为纪念南齐山水诗人谢脁而建。

但到达那里需步行两公里,此去均是陡峭的上坡路,且多为小径,要付出相当多的力气。那时我和年仅10岁的孩子都差不多已筋疲力尽,继续攀登有一定难度。我想去看一看,孩子则不太愿意。

就在我们犹豫不决时,身后走上来了一家3口,他们的小男孩比我家的还小一些。

看到路标后,他们似乎也在犹豫。那位爸爸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然后坐在了石凳上。

我还是决定上去,于是率先爬坡,孩子只好跟着我爬。过了一会儿,那3口之家也跟了上来。

大概是山路过于陡峭,爬起来很费力,也或许是觉得仅仅去看个后人建造的阁楼,没太大意思,这一路上就只有我们一前一后的两家人,再没遇到其他游客了。

攀登的过程的确很难很累,我们需要不时地停下来休息。山中虽有繁茂的绿树遮阳,但暑气依然不减,燥热难耐。

途中我甚至有了退回去的想法,但看到身后的那一家3口,尤其是那个小小的孩子也在努力攀登,便觉得不好意思,咬牙坚持住了。

约30分钟后,眼前出现一座朱红色、谢脁诗中写到过的丹梯亭,不由得心生喜悦。坐进亭内,清风徐徐,感觉舒服多了。

小憩之后继续上行。又爬约半小时,一座气势宏伟的楼阁赫然在眼前,走近一看,方知已经到达敬亭山三大主峰中的最高峰——翠云峰。

眼前这座3层之高的木质楼便是天际阁了——阁名正是来自谢脁的诗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登上天际阁,顿感无比舒畅。清凉的山风吹拂着,令人神清气爽;极目远眺,城市、江流、铁路,以及竹林、坡地、茶园……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果然如谢脁所写: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更妙的,是一下看到了正缓缓下沉的夕阳。它温和地散放着不再刺眼的余辉,打在远处的群山之上,给连绵的山体镀上了一层美不胜收的红光!

孩子兴奋地说,爸爸,这也太漂亮了吧,怪不得谢脁当年来这里能写出好诗呢!

阁内许多关于谢朓的珍贵文史资料,也是别处难看到的,让我们大饱了眼福。

紧随其后的那一家3口也登上了楼,然后兴奋地拍起照片来。如此美景,仅我们两家5口人在欣赏,是不是对我们敢于攀登的一种奖励呢?胜景大都在人迹罕至处,想要好好欣赏,就得付出勇气和信心。

下了楼遇见一位看阁人,他说,平时没什么人来这里,很多游客到了山腰处,领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后就返程了,不愿再登更高处的天际阁。

问他下山的路,他告诉我们还得按原路返回。因为继续往前走至少还要两小时才能到山脚,现在天快黑了,不安全。

于是我带着孩子,与那一家3口都决定原路返回。

途中,我的孩子故意放慢脚步,说要等等走在后面的一家3口。他说,爸爸,我们两家要互相鼓励和支持啊。走慢一些让他们能跟上,就不会害怕。而我们后面有人跟着,也会觉得安全一些。我表示赞同。

这时夕阳已经落下山去,暮色慢慢席卷而来,我们两家结伴下山,可以彼此壮胆。

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人生之路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攀登的路上,与人结伴而行,共同摸索,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大的勇气,以致于登到更高处。

我要感谢孩子,是他选择了坚持与我同行;我更要感谢那陌生的一家3口,是他们选择了与我们同行,使得我们一起登上了最高的山峰,看到了谢脁笔下的奇景妙境。

作者:

责编:张初 / 校对:郭艳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